本月4日公布的《2015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推行建议》,上海将人户离别的入学方法推广至17个区县所有街镇;北京教委日前公布的2015年中小学升学政策中也明确杜绝“跨区跨片”。
新政公布十日,记者走访发现,新政下的学区房价格并无变化,专家同时表示,伴随集团化、学区化办学的推行,过早筹谋学区房的风险正在增大。
伴随上海继续促进基础教育均衡进步,新政对市场怎么样影响,还有待时间的检验。
房价平稳不见降温
在普陀区国企工作的李天晟这两天一直在跑中介,计划在武宁路小学附近买一套学区房,儿子今年下半年就要上学了,家的老工房对口菜场小学,虽然自己收入不高,却不可以让儿子“输在起跑线上”。
义务教育阶段本市户籍人户离别适龄儿童、少年居住地登记入学2015年将扩至17区县所有街镇。周围的人看到这则新规,都告诉他房价看样子要跌了,可是一个礼拜了,他反复刷新网上的房子价格,挨个跑房子中介,却知道不到一丝学区房要降温的动向。
记者也帮着李天晟们一块接通了坐落于长宁、浦东、黄浦、徐汇等区多位房地产经纪人的电话,无论是之前就全区试行“人户离别”入学政策的长宁、浦东,还是只在部分街道试点的黄浦、徐汇,记者从经纪人口中得到的答案都是“没降价”。部分经纪人甚至觉得“学区房价格会跌”这个想法本身就是个笑话。“价格这两年比较平稳,有小幅的上涨,不过大家公司对2015年房价的剖析报告是,房屋总体价格还会上涨,建议尽快入手。”一位经纪人如此对记者说。
解析会上,市教委副主任贾炜特别鼓励和推广了静安做法,也就是“一个门牌号一居住户,五年内只接收一名学生”。可是记者跑了静安区数个房子中介的店铺,得到的结果也是,受政策的影响,静安区今年来学区房价格小幅上涨,从未见跌势。德祐地产网站上难得有一套显示降价的房源,记者咨询后得到的讲解却是:业主欠贷急出,和政策没什么关系。
统一优先需要不减
明明放开了人户离别就近入学政策,房价为何没动呢?反复研读《推行建议》,又参与了数个父母平台的讨论,李天晟算是看出了一些门道:虽然新政鼓励“就近入学”,并且启用新的报名网站,达到信息公开、社会监督的成效,平抑某些学校过热的现象。但也规定了“登记入学的学生数大于学校招生计划数时,区县行政部门要优先安排人户一致的孩子”。就像“父母帮”平台上一位父母的评论:“到最后还是全区统筹,好学校哪儿还轮得到大家?”
拿已经试点人户离别招生的打虎山路第一小学举例,人户一致的对口生源数都已经超越了计划数,轮不上人户离别的生源不说,学校还要在人户一致的基础上颁布不少限定条件,如户口迁入的年限等。招生的规则可能变了,但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没发生变化,上海名校大概这样,学区房不涨就好了,如何可能降价?
“从推广学的角度来看,房屋值多少钱,和它周围、配套、教育等原因都有关,教育资源好的地方,产品提供的价值更多,价格就相对较高。”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房产系副教授胡金星如此表示。他觉得价格变化主如果供应求购关系决定的,中国人崇尚优质教育资源,教学资源好的地方,需要就大,在上海,优质学区房降价的可能性非常低。胡金星说,政策期望减少房价上升的动力,但因为需要仍然在那里,短期内需要可能离别了,但中长期需要还会增加。
上海中原地产研究咨询部经理卢文曦也持类似看法,他觉得总体看今年的招生推行建议仍没突破性内容。“说到底还是‘以房定学’的老思路,将房屋和入学标准捆绑,在这种背景下房屋是一种特权,而不是学校本身。所以导致学区房大热的根本缘由没改变。”
提前择校风险不小
既然房价跌不下来,审核还有愈发严苛的趋势,是否该早做计划,抓紧入手学区房?这是这两天,困扰不少沪上父母的一个问题。
记者调查的结果是,根据现在的政策走势,将来通过购买“学区房”择校的风险或增大。
第一,伴随“学区房”的炒热和空挂户口的增多,致使名校周围的适龄学生数不断增多。不少学校即便一再扩招,还是不能满足日益扩张的入学需要。学校教育资源被过度用,只好颁布限制手段,学区划分每年也会做出微调。
长宁区的愚园路第一小学、江苏路五小、天山路第一小学,这三所学校去年的入学报名公告中就明确规定,“适龄儿童的户籍地址与其爸爸妈妈、祖爸爸妈妈或外祖爸爸妈妈的房地产证地址需要一致。”户籍和房地产证的限定年年变化,提前置业恐不是万无一失之选。
第二,依据日前发布的《2015年上海教育委员会工作要素》,新的一年上海将继续促进基础教育高位均衡进步,推行学区化、集团化办学。
其中,学区化,是指在区县范围内根据地点相对就近原则,将地区内的义务教育学校结合成片进行统筹。将来,学区内学校之间骨干教师的柔性流动将增加,设施设施和运动场地等教育教学资源或有序推荐,学区内教学习管理、教师研训、学生活动、课堂改进、水平考核等工作水平将趋同。
而集团化,意思是由一个核心计构或品牌学校的牵头组织,依据一同的办学理念和章程组建学校一同体,在学校规划、平时管理、课程建设、教师进步与设施用等方面达成共享、互通、合作、共生,进而达成一同体内优质教育资源品牌的辐射推广与合成再造。
依据路线图,2017年年底,全市将基本形成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新格局。五年前选的心仪学校,五年后的“含金量”还有多少说不了解,反过来讲,过去不入眼的对口学校,孩子入学时办学水平提高至学区内一流也未可知。“家门口的好学校”有望形成肯定覆盖面,又何必提早花大价钱买一张随时变轨的“优质教育”火车票?